返回

我在三国逆转乾坤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24章 卢子家长者入汉中秘境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卢子家长者并不愿殿下刘禅太过轻视他这位历练无数岁月的老修士,他在曹氏家族潜心修炼数百年,诸多底蕴自然洞若观火。他淡然一笑,接着问刘禅:“殿下以为此番洛阳之地的纷争,究竟蕴含何种玄机呢?”

    刘禅不再赘言,立刻端正身形,重新阐述起自己在修炼秘境内曾提及的观点。

    然而,卢子家长者听毕,仅报以微笑并轻轻点头,但随后却指出:“殿下眼光独到,能洞察如此深远的变局实属难得,然而殿下似乎忽略了那些最终真正能在朝堂之上屹立不倒的人物啊!”

    闻此,刘禅立即意识到自身必定在某个环节出了错,这也可能是刘备未曾召见他的缘由所在。

    “还请长者指点迷津。”刘禅恭谨请教。

    “殿下只看到了争夺仙位的过程,却忽视了在这仙位之争之后,谁能真正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仙君宝座!”卢子家长者的这一席话让刘禅豁然开朗。他之前总认为刘备与诸葛亮误入歧途,却没料到自己也被历史的先知束缚住了思维。

    刘禅深知曹叡的强大修为,了解司马懿又一次遭受打压的事实,但他忽略了——登临仙君宝座之事,岂是短期内可以达成的?

    世家间的晋升之路,又岂能那么简单!

    面对这充满智慧的一课,刘禅此刻满是无奈,想起先前简雍对其“只见眼前,未及长远”的评价,那时他还当作戏言,现如今看来,自己果真是见识浅薄,仅仅只能看见第一步而无法预见第二步。

    深感惭愧的刘禅摇头苦笑,向卢子家长者深深施礼,感激地道:“多谢长者警醒,您为刘禅指点了迷津,令我感激涕零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过奖了,其实我卢家也非清白之身。在这世间各大家族争夺修行资源的大潮中,我卢家虽已式微,但仍算一方势力,我身为卢家长者,自当竭力重振先祖昔日荣光。”

    卢子家长者毫无保留地道出自家身世,这让刘禅颇感意外,如此坦诚相见的世家的确并不多见。

    “长者竟如此坦率,这让孤一时之间……竟是无所适从。”刘禅感叹不已。

    “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。我卢家虽已衰败,但我作为家族领袖,自当考虑身后事,希望将来我能安然降临九幽之下,面对列祖列宗时,无愧于心。

    我卢某人虽有此志,但并无僭越之心,我清楚世家的根本所在,明白其底线何在。有些行为世家可以为之,而有些则必须忌讳。

    尽管世家始终处于各方势力的制衡之下,随时可能面临重重危机,但这恰恰能激励家族子弟不断提升自我,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所面临的处境。

    如果一旦卸下这道束缚我们的枷锁,固然能使我们迅速壮大,但我们对危机四伏的警惕之心也会消失得更快。

    多读修真典籍,终归是有益无害的。”卢子家长者如是说道。

    道友刘禅,此番前来,莫非是要向贫道传授修炼之道乎?刘禅凝视眼前的卢毓,此人步步动作皆暗含修为教化之意,看似是对亲子传道,实则更是欲借此机会献上修行治世之策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,正如刘禅所料,卢毓自背后取出一方小巧的木质灵盒,神情肃穆地将其开启。

    昔日贫道任职广平仙州知州时,曾目睹诸多修士官员倚仗手中修为,虽不至于犯戒乱法,却也难免显摆威势,修炼者的威严固然重要,若失其威,则可能导致黎民生疑,于修行大业并无裨益。

    然而他们过分追求威严,以至于渐渐背离了修道初心。因此贫道特意制定了一系列修士考核之法,以此审视辖境内修士官员的修为与德行,让他们明白自身修为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而这便是那考核修士之秘籍——‘考道法’!

    言毕,卢毓取出了那卷刻满道纹的竹简,递予刘禅手中。刘禅接过竹简,心头却不由得一沉。

    并非他认为这秘籍不佳,或认为其中蕴含问题,亦或是对卢毓有所怀疑,而是因为此类考核之事,不久前江东之地刚刚经历过一次惨痛的教训。

    昔年暨艳创制此法,却也因此引来灭顶之灾,不仅得罪了整个江东,更连累张温深陷囹圄,直至无法脱身。如今再见此物,刘禅岂能不心存顾虑,西川局势已然动荡不安,倘若再如此行事,怕是真的会危及国家根基。

    见刘禅犹豫不决,卢毓并未焦急,反而淡笑间持着那卷考道法静候他的选择。刘禅思虑良久,终于还是接过了竹简,当着卢毓的面仔细研读起来。

    随着阅读深入,刘禅的表情愈发古怪。这考道法确属考核修士官员之用,但却与那位暨艳所创截然不同,也让刘禅深刻体会到,人间修行者之间的境界差异之巨。

    恩师此举,险些令弟子惊惧不已啊!刘禅长舒一口气,挤出一丝微笑,说道:此乃初创之物,距离完善还需众多磨砺与探索!

    阅毕,刘禅得出结论,这种考核修士官员之事,实乃牵涉重大,不容轻忽。而目前的考道法虽然并不简陋,却尚未真正完成。

    此秘籍尚欠火候,要想完善,至少还需二十年

第124章 卢子家长者入汉中秘境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